˙「篆書」時期〈夏商周秦朝,請參閱後附書法演進史表〉,
深具文字發展演變重要意義〈統一文字,開始有部首偏
旁〉,尚無毛筆的發明運用,更無「書法」的名詞與理
論。換言之,後世學習篆書,可說是運用現代毛筆,更
豐富表現古代文字。
˙「篆書」分大篆、小篆。大篆結構不規則,現存現知的大篆
字數有限。小篆結構規則相通易學〈因有部首偏旁〉,可
用小篆書寫現今所有國字。現今文字與兩千年前〈秦朝小
篆〉的文字,仍能相通互用,可謂世界少有。
˙學習書法「篆書」應以小篆為主〈大篆所知字數有限,學習
亦必定是摹仿記憶結構,線條表現簡單,老少皆能立刻摹仿
寫出,表現較受限,文字意義較重〉。
◎「篆書」用筆,理論上較簡單,只用毛筆一面〈正面〉書
寫,力源出力配合毛筆正面運行書寫,才是真正關鍵與
困難處。
˙「篆書」線條表現粗細相當〈運行無按無提〉,結構講求左
右對稱。筆劃書寫的順序與特色表現,原則上:自上而
下、自左至右、先中後左再右、有接筆、起筆圓且重。書
寫筆順是個人自然出力習慣,並無強制硬性規定,亦無對
錯之分,各家篆書運筆順序皆可參考。
˙ 學習「篆書」,現今生活少用,常見於「篆刻」。小篆的
學習,因著重結構對稱表現,對美學美感的快速提昇,可有
極大助益。
˙「篆書」線條,本講究圓形空間著墨起筆。運用隸書與魏碑
筆意,起筆寫篆書,自清朝趙之謙開始。
‧示 例